结肠息肉已经被很多医学证明是一种公认的癌前病变,它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任何症状,但是却是肠癌的前身,肠癌都是由于息肉一步步演变而来的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一定要时刻注意肠道的变化。
理论上来讲,只要有足够的时间,有些息肉如果不去干预,100%会癌变!大部分结直肠息肉癌变需要经过 10 年以上的时间,在此期间,医生有足够的时间找到息肉,当然前提是您得让医生去找到它。
所以,肠息肉的检出在于大范围的筛查以及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结肠镜检查。
大多数息肉并没有任何不适,只有息肉长大了、发炎了、恶变了...才会有下列症状,当然,有这些症状并不代表就癌变了,但是足以说明该切除了!
①便血。患结直肠、乙状结肠息肉可能会出现便血,通常是出现间断性的小量出血,血附于大便表面,很少引起贫血;严重时,出血量也可多达100~200ml。
②排便习惯改变。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,并且体积较大的话,很容易引起便秘;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腹泻、便秘交替出现的状况。
③腹痛。部分病人会出现弥漫性的腹痛,尤其是在大便时或者大便后加重。
④带蒂息肉脱出肛门。
肠息肉,都有哪些类型?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
①肿瘤性息肉。包括早期腺瘤(畸形隐窝灶)、传统腺瘤(管状腺瘤、绒毛状腺瘤、混合型腺瘤)、锯齿状腺瘤(传统锯齿状腺瘤、广基锯齿状肿瘤息肉、混合增生性息肉/锯齿状腺瘤)和杵状-微腺管腺瘤,临床上管状腺瘤患者较多。比起有蒂腺瘤,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,并且如果腺瘤越大,癌变可能性越大。腺瘤中绒毛成分越多,越可能癌变。
②非肿瘤性息肉。患非肿瘤性息肉,癌变可能性较低。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、错构瘤性息肉(如幼年性息肉、P-J综合征等)、淋巴性息肉、粘膜脱垂性息肉(肛管)炎性息肉。
③肠息肉病 。如果在肠道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,并具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,我们会怀疑患者患了肠息肉病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些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,肠息肉的癌变率越来越高。
啥是高危腺瘤?
具备一下3项条件之一者,就可以称为高危腺瘤:
①息肉直径≥10mm;
②绒毛状腺瘤,或混合性腺瘤中绒毛结构超过25%;
③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。
我是高危人群吗?结肠息肉高危人群:
①大便潜血阳性。
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。
③以往有肠道腺瘤史。
④本人有癌症史。
⑤有排便习惯的改变。
⑥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:慢性腹泻、慢性便秘、黏液血便、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、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、长期精神压抑,有报警信号。
做肠镜能从外观上判断息肉的性质吗?
可以。做肠镜时,能够看到肠息肉的形态、颜色等,能从息肉表面的形态、色泽和微结构(腺管及微血管分型),非常有效的判断息肉的性质。
息肉有癌变的风险,如果早点发现,治疗效果也是特别好的,提前发现,生存率也高,你还在害羞的不做肠镜吗?